Search

•育兒日常•

《等一下 到底是等多久啦—時間概念的練習》

  • Share this:

•育兒日常•

《等一下 到底是等多久啦—時間概念的練習》

成人:等一下要準備去睡覺嘍
兩歲小孩:(持續玩自己的)
成人:怎麼還在玩(吧啦吧啦)

成人:五分鐘到嘍,平板要關掉了
兩歲小孩:(滿腦問號,什麼五分鐘)
接著大叫不要⋯⋯

成人:等我一下下,忙完就陪你
兩歲孩子:(拉扯爸爸或媽媽的衣角 不肯離去)

以上狀況,其實在我們家也時常發生(暈

兩歲的孩子,還無法理解「時間」這個抽象的概念,甚至是無觀念的。只能藉由生理時鐘認識日夜變化,睡醒時,天亮了就是白天,餓了則是吃飯時間,而午後就是玩累的午休時間等等。

所以 #落實日常生活作息是讓孩子了解時間的第一步。

(下回分享我們的日常作息,這篇分享時間概念)

既然兩歲的幼兒還沒有時間概念,對於「等一下」,當然也不會有感覺,換成是成人,
應該也會很抽象吧,心想著一下究竟是要多久。

在可能幸福學課程時,老師有提及:越小的孩子,越需要視覺化。於是在時間方面,我們採用「五分鐘的沙漏」倒數方式,讓孩子感受時間的流動,看著漏斗上的沙越來越少,慢慢可以知道時間越來越少,沒有沙子時,表示時間過去了

除了 #將時間視覺化,#與孩子的任務也需要明確,例如:五分鐘之後,我們就要去刷牙了。而非等一下,我們就要去刷牙。這樣孩子不會知道等一下是多久,進而形成親子之間非必要的衝突

一開始使用沙漏時,也不是馬上就能順利上手,孩子會好奇,想要摸摸看、玩一玩,所以我們家一開始先讓Pomi認識沙漏,陪她觀察裡面有什麼、拿起來輕輕搖一搖、沙在瓶子裡會發生什麼變化等等

大約幾天之後,還沒兩歲的Pomi慢慢認識沙漏,而我們就開始使用它來做計時。

起初一樣不會太順利,需要經過幾次的練習。

我們一同感受什麼是五分鐘,可以發現孩子越來越進步,當孩子能掌握五分鐘之後,就可以慢慢把時間拉長到十分鐘、十五分鐘,以此類推。

將時間視覺化,不一定要使用漏斗,也可以使用定時器、兒童專用的計時器,又或是其他方式,每個家庭的選擇與作法都不同,所以沒有絕對性哦。

⏰切記,與孩子約定好幾分鐘,一定要準時達成。

#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,才是真正的自由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育兒的路上,既不容易,卻又豐盈迷人 曲折蜿蜒,我們一起相互鼓勵,一起長大。 斜槓 兒童初階瑜珈國際師資認證 MamiBuy駐站部落客 泛亞國際-iPan屋合作
View all posts